7 月 30 日,全国活牛市场价格走势呈现复杂态势,整体均价处于 13.5 - 14.2 元 / 斤区间,较上周微涨 0.1 元 / 斤 。表面上价格波动不大,实则南北市场存在激烈竞争,呈现出 “北方稳、南方强” 的区域分化局面。
北方主产区方面,河北、山西等作为肉牛养殖重点区域,育肥牛出栏价格在 13.2 - 13.8 元 / 斤区间波动。养殖户维持价格稳定的难度较大,面临较大压力。以河北养殖户为例,价格波动使他们承受较大心理负担。河南、山东地区,屠宰场对价格进行调控,散养肥公牛价格维持在 14 - 14.5 元 / 斤,与月初持平。养殖户在成本压力下,只能期待市场形势好转。
东北区域,西门塔尔牛凭借优良品种具备一定价格优势,均价可达 14 - 15 元 / 斤。然而,终端消费市场需求疲软,导致成交量下滑 5% - 8%。养殖户面临养殖成本高、售价提升困难的问题,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南方销区在夏季出现逆势上涨行情。广东、海南等地活牛价格大幅上涨,达到 14.5 - 16.5 元 / 斤,环比上涨 0.5 元 / 斤。主要原因是本地牛源短缺,市场供需失衡,同时旅游消费的增长也对牛肉市场起到推动作用。湛江、茂名等地屠宰企业为获取有限货源,展开激烈竞争,对膘情优良的肉牛加价 0.3 元 / 斤收购。
云南、广西地区情况则有所不同,受到越南边贸牛的冲击,价格在 12.8 - 13.8 元 / 斤区间波动。部分区域因走私牛低价倾销,本地养殖户经营困难。养殖户出栏积极性降至年内低点,存栏量较去年同期减少 12%,肉牛养殖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肉牛价格的波动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供应、需求、成本和政策这四大核心变量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共同塑造了当前肉牛市场格局。
深化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5 年 7 月全国能繁母牛存栏量同比下降 8%,已连续 18 个月调减,这对肉牛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能繁母牛数量减少,直接导致 600 斤以下犊牛供应量减少 15%。山东、河南等地 300 斤小公牛价格逆势上涨至 1.2 万元 / 头,较年初涨幅达 10%。
此外,高温天气给肉牛养殖带来不利影响。华北、黄淮地区持续高温使肉牛日增重下降 0.2 公斤,育肥周期延长 15 - 20 天。这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还加剧了短期供应紧张局面,养殖户面临较大压力。
需求端市场呈现分化态势。农贸市场牛肉零售均价为 32 - 35 元 / 斤,环比持平,但销量下降 10%,消费者购买热情降低。商超高端冰鲜牛肉市场则表现良好,雪花牛肉、和牛等产品销量增长 20%,单价突破 80 元 / 斤。暑期亲子餐、露营经济等因素推动了高端牛肉市场的发展。
餐饮端,潮汕牛肉火锅、现切牛肉自助等细分领域发展迅速,门店数量同比增长 15%。牛腩、牛腱等产品需求大增,批发价较上月上涨 3%,消费者需求变化促使牛肉市场需求结构发生改变。
成本端给养殖户带来较大压力。玉米现货价 2.85 元 / 公斤、豆粕 3.29 元 / 公斤,青贮饲料短缺问题加剧。育肥牛日均成本达 18 - 20 元,按 13.5 元 / 斤出栏价计算,600 公斤肉牛净利润不足 500 元,较去年同期减少 60%。养殖户利润微薄,甚至面临亏损风险。
河北、内蒙古部分规模养殖场因亏损扩大,采取被动措施,400 公斤以下小牛出栏比例提升至 30%,缩短养殖周期以减少损失,但这对未来市场供应产生不利影响。
政策层面通过多种措施对肉牛市场进行调控。海关总署对澳大利亚、巴西进口牛肉启动保障性关税调查,预计 8 月进口牛肉到岸价将上涨 5% - 8%,这有利于国产牛肉市场发展,为国产牛肉提供更多市场空间。
同时,内蒙古、新疆落实能繁母牛补贴政策,每头基础母牛补助 300 元。该政策有助于延缓养殖户去产能节奏,稳定肉牛产业基础,政策效应预计 8 月中旬显现,有望对肉牛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8 月,肉牛市场将进入关键的 “供需错配” 窗口期,不同区域价格走势分化明显。短期内,北方市场将在震荡中寻求底部支撑,南方市场有望提前开启旺季行情。
华北和东北区域,受玉米集中上市预期影响,饲料成本有望小幅下降,育肥牛出栏价预计微涨 0.2 - 0.3 元 / 斤。但由于终端消费市场若无明显改善,涨幅预计不超过 1%。
华南和西南区域,中秋前 20 天食品厂备货需求增加,牛腩、牛霖等加工用肉需求大幅增长。预计广东、福建活牛价格将突破 16 元 / 斤,云南地区随着边贸牛冲击减弱,本地牛价将迎来修复性上涨,涨幅可达 0.5 元 / 斤。
从中期来看,全国肉牛均价有望突破 14.5 元 / 斤,迎来上涨行情,但需密切关注三大信号。
一是屠宰开工率,当周度开工率突破 65%(当前为 58%)时,表明消费旺季正式启动,屠宰企业开工力度加大将推动肉牛价格上涨。
二是进口数据,若 8 月牛肉进口量同比下降 10% 以上,国产牛价将获得有力支撑,进口量减少将增加国内市场对国产牛肉的需求。
三是天气变量,东北、华北降雨改善牧草长势,若肉牛日增重恢复至 1.2 公斤,供应压力将阶段性缓解,有利于市场供需平衡。
在当前复杂市场环境下,养殖户精准实施 “错峰出栏 + 成本管控” 双策略至关重要,这对其自身利益及肉牛产业稳定发展影响重大。
短期出栏方面,400 - 500 公斤的中小牛,建议在 8 月 10 日前出栏,以避开中秋前集中上市高峰期,避免价格竞争劣势,确保收益稳定。600 公斤以上肥牛,可考虑中秋行情,但需设定 14 元 / 斤的心理止损线,价格跌破时应果断出栏以降低风险。
降本增效方面,推广 “秸秆膨化 + 酒糟替代” 技术,可将废弃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利用酒糟替代部分精饲料,单头牛月均饲料成本可降低 200 元。同时,利用农业农村部 “粮改饲” 补贴政策,储备全株玉米青贮,以应对冬季饲料价格上涨,保障肉牛冬季营养供应。
屠宰企业作为肉牛产业链关键环节,需构建 “区域价差套利 + 高端产品布局” 模型,以适应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北方收储方面,在河北、山西等肉牛主产区建立活牛储备机制,利用南北价差(当前 1 - 1.5 元 / 斤)进行跨区调运获取利润。同时,开发牛排、牛柳等牛肉分割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南方深耕方面,与广东等南方地区餐饮连锁企业签订 “保底 + 浮动” 采购协议,锁定中秋前 30% 的产能,保障销售渠道稳定。同步布局潮汕牛肉丸、牛肉馅料等深加工产品线,拓展市场份额,通过与餐饮企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创新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
消费者购买牛肉时,掌握错峰采购和品类优选技巧,可获取高性价比牛肉,满足消费需求。
时间窗口方面,7 月 28 - 30 日为市场低价期,消费者可在此期间囤货 5 - 7 天用量。8 月 15 日后,随着中秋临近,牛肉价格可能上涨,此时可选择牛腱子、牛霖等性价比高的部位。
品质鉴别方面,消费者可通过 “三看一摸” 挑选优质牛肉。一看色泽,优质牛肉鲜红有光泽;二看脂肪,脂肪洁白或淡黄色为佳;三看纹理,纹理细腻紧密的牛肉肉质鲜嫩。一摸弹性,按压后迅速复原的牛肉肉质紧实、新鲜度高。高温期建议优先选择保质期 7 天内的冷鲜牛肉,避免购买切面渗水、粘手的注水肉,以保障食品安全和口感。
7 月 30 日的肉牛市场处于淡季向旺季过渡的关键节点,北方 “稳存量” 与南方 “扩增量” 的竞争仍将持续。养殖户需在成本压力与旺季预期之间寻求平衡,消费者可把握当前价格低位提前储备优质牛肉。关注本号,后续将持续跟踪产区实时报价及政策动态,助力把握市场机遇!(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卓创资讯、证券之星)
声明:本网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进行删除,电话:。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进入社区】【进入专栏】【推荐朋友】【收藏此页】【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查看详细]
(二)、在本栏目内发布例如供求信息、代理招商、会展、求职招聘等含有广告宣传性质、不符合网站栏目的信息内容;
四、本网站有权删除或锁定违反以上条款的会员账号以及该账号发布的所有信息。对情节恶劣的,本网将向相关机构举报及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对于违反上述条款的,本网将对该会员账号永久封禁。由此给该会员带来的损失由其全部承担!
建瓯市市场监管局公布2025年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问题专项行动典型案例(四)
从 22 头猪到全球第一:牧原的产业报国之路 —— 解码秦英林的共富密码与行业担当
诚信尚俭 共享食安——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柳州活动暨广西柳州市、湖南怀化市、贵州黔东南州食品安全跨区域合作10月15日启动
Copyright © 2024 某某沙盘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3171号